这样的场景,40多年来尚属首次,不仅将标志着中美关系的历史性飞跃,也可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引发一场虽无声却深远的变革。
6月25日,特朗普意外宣布中美双方达成了“谅解协议”,标志着持续数月的贸易僵局出现转机。作为回应,中国同意放宽稀土出口审批流程,而美国则相应地取消了部分关税。
紧随其后,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亲自发布声明,语气有所缓和。中国商务部随后作出回应,重申将坚持“依法审批”的原则,同时传达出愿意合作但不会轻易妥协的立场。
正当外界对这一变化是否仅为暂时性缓和表示猜测之际,6月28日,多家国际媒体发布了重磅新闻:特朗普计划在秋季访问中国,并将带领一支由顶级美国企业组成的、前所未有的豪华代表团。
该代表团成员的名单犹如“硅谷与华尔街的联合舰队”,其中包括马斯克、黄仁勋、芬克、奥特曼、施瓦茨曼、贾西等人,他们几乎囊括了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金融投资、电商等众多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们的到来,不仅显示出特朗普访华的经济目标十分清晰,同时也反映了美国企业界对中美关系改善的强烈愿望。
特朗普此行的目的简单明了。美国经济在2025年第一季度GDP环比下降了0.5%,债务总额已超过36.2万亿美元,利息支出高达1.44万亿。民调支持率降至43%,不满意度接近六成。共和党内部对“大而美”法案的争议日益加剧,预计将有860万人因此失去医保。
面对这一困境,特朗普急需一个突破口,而中国,成为了他目前唯一能达成大额交易的希望所在。
更深入的思考在于特朗普对中美贸易战成果的重新审视。在过去的数年间,他频繁使用关税手段,试图迫使中国作出妥协,然而这一策略并未有效抑制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反而催生了中国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多元化布局。
例如,大疆无人机、光伏组件、小米汽车等产业链得到了全面发展。美国则不得不出台“关税豁免清单”,制造业遭受重创。特别是在稀土限制措施实施后,美国军工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遭受了严重打击,迫使白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与此同时,当特朗普宣布访华的消息传出,北京的外交活动也在加快步伐。王毅会见了哈佛教授艾利森,巧妙地利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表达了中国对美中关系未来的理性期望。中国智库通过研讨会等方式,悄无声息地营造出了合作氛围,为可能发生的“三方会晤”提前做好了准备。
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3日访问中国首都北京,并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俄罗斯方面已明确指出,普京此次访问将打破其执政期间在国外停留的最长时间记录,此举旨在对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进行隆重纪念。
在此背景下,中国方面公开宣布将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阅兵,其意图十分明显。若特朗普接受邀请,北京将有机会成为中美俄三国领导人会面的平台。这将是自2019年G20峰会以来,三国领导人首次同台亮相,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特朗普是否出席9月3日的阅兵式,将直接反映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真实立场。如果他选择不参加同期在联合国举行的80周年大会,而是转而参加北京的替代性纪念活动,国际社会可能会将其解读为美国对传统国际秩序的又一次挑战。中俄两国则可借此机会展示“新型国际秩序”的初步形态。
特朗普访问中国对中国来说,既是一大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挑战主要源于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策略多变且难以预测,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重蹈覆辙;而机遇则在于,中美若能实现高层互访和实质性合作,全球市场将重拾信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将得到增强。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中国欢迎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坚决反对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交易”。中国已明确向美方的盟友发出警告:不得以损害中国利益来取悦美国。如果有人背后对中国“捅刀”,中国将利用稀土、供应链、基础产业等关键领域进行反制。
在这轮轮竞争中,马斯克和黄仁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就,已成为美国企业寻求突破困境的典范。黄仁勋所领导的英伟达,其芯片业务对中国的市场依赖性极大。
OpenAI的奥特曼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合作潜力。如果特朗普访华能够促成这些企业与中方签署合作协议,将有效减轻美国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压力。
与此同时,特朗普期望在北京重现“沙特式签单”的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订单,也为他争取连任的资本。
中国不会简单地重蹈覆辙,更看重的是合作的长期性和战略的稳定性。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坚持依法审批、规则平等、利益均衡,不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原则。这种“先谋后动”的外交策略,正是中国在全球多极化竞争中的信心所在。
若特朗普最终踏上天安门广场,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将是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展示其自信的时刻,同时也反映出美国愿意寻求和解的现实。在过去的40多年里,美国总统从未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重大庆典活动中。这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实质性的体现。
若三方会晤得以举行,北京将跻身2025年全球政治焦点。普京、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的合影将迅速传遍世界。
若美国决定放弃参加纽约联合国大会,中俄共同举办的替代活动将直接降低联合国大会的影响力,国际社会将不得不重新评估中俄在全球秩序中的作用。
特朗普访问中国之际,反映出美国国内面临挑战、外交遭遇挫折、经济承受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展现出稳健而自信的形象,引领未来合作的步伐。
中美之间的互动正逐步从之前的对立转变为以“交易与合作为主”的新局面,其中,贸易战的结局已不再含糊,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权日益增强。
此次北京之行,不仅对特朗普个人而言是一次“自救”的机会,更是中美关系重新定位的关键时刻。历史性的进展往往源于现实压力的推动。若特朗普如预期般在9月踏足北京,这不仅仅是一次访问,更可能引发全球力量结构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