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

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直播中的“名医”声称能以高价销售能“包治百病”的药酒。这些老人对所谓的医生深信不疑,甚至对子女的劝告置若罔闻。为了揭露这一现象背后的真相,南都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图片[1]-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在“健康快车”直播节目中,一位自称为“张志杰”的医生,其头衔包括“国家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副主任医师”以及“院长”。在节目中,他极力推销一款名为“至尊生阳方”的药酒,并断言其由“正宗药材”制成,具有“补充阳气、疏通气血”的功效,能够治愈包括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关节炎在内的十多种病症。

为了提高其推荐的说服力,张志杰医生以“汽车缺油无法行驶”的比喻来阐述药酒的作用,称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彻底治愈疾病”。面对观众关于该药酒与普通药酒差异的提问,他自称是“药厂监制”,并强调药酒为“正宗配方、纯正药材”,同时贬低自行泡制的药酒,暗示其效果不如专业制作的药酒。

图片[2]-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图片[3]-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至尊生阳方”并非药品,而是食品?

经过南都记者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的查询,并未找到名为“至尊生阳方”的药品批准记录。部分消费者表示,他们收到的产品实际上是“云南无敌药酒”,该产品持有国药准字号(OTC),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急性或慢性扭挫伤、肩背腰痛、老年体虚、腰酸腿痛”等症状,与直播中所宣传的“能治疗冠心病、慢阻肺、关节炎等疾病”的内容不相符。

图片[4]-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那么,张志杰是否真的是一名医生?记者在查询了其声称工作的“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官方网站后,发现并未找到任何关于张志杰的信息。该医院的工作人员也明确指出:“我们医院从未有过这样一位医生。去年已经有人来核实过此事,我们已经多次进行了辟谣。”

根据公开信息,张志杰的执业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并且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进行了备案,但并未显示与涉事直播间有任何关联。记者在国家卫健委及医院官方网站进行了查询,确实存在一名与张志杰同名的医生。然而,截至6月30日,医院工作人员确认,直播视频中的张志杰医生并非该医院在职或注册的医师(即同名不同人),医院并未有此人员。

图片[5]-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张志杰的真实身份存疑

关于线上销售药品,究竟需要哪些资质?医生是否能在直播中推荐药物?公益律师廖建勋解释称,直播间的药品推销被视为互联网广告,必须获得相应的广告批准文号,同时广告内容不能超过药品说明书的范畴。另外,若要销售非处方药(OTC),必须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且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必须包括“互联网药品销售”。

然而,涉事直播间的认证主体是“叮当国医(广州)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通过天眼查查询,我们发现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其经营范围包括“招生辅助服务”“业务培训”等,并未取得“互联网药品销售”的相关资质。

图片[6]-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陈姓主管指示记者联络公司法律顾问以进行采访,但该律师拒绝接受采访,仅愿意接受以消费者身份的咨询,并持续否认公司存在名为陈的负责人。

该律师强调,公司拥有在网上销售药品的合法资质,其企业备案信息可在相关政府网站上查到。然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显示的经营范围信息与天眼查一致,并未提及“互联网药品销售”资质。律师表示,记者可通过添加其微信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内部审核,但截至稿末,企业对记者提供的证据仍未作出回应。

廖建勋律师提醒,执业医师在行医过程中需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便利推销商品以谋取私利。如果医生在直播中以职业身份为药品背书,可能违反《医师法》。

关于“主办方”的否认,以及《健康快车》栏目的身份之谜,公开资料显示,该栏目由广东省医养融合平台组委会和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共同举办。南都记者在协会官网上查询“张志杰”信息,结果显示无此人。6月26日,两家协会均回应南都记者称,该节目与协会无关,协会从未批准举办此类栏目,并将进行内部调查。

对此,6月27日南都记者向叮当国医(广州)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进行核实,至30日,该公司的律师回复称,公司内部仍在核实此事,目前尚无法提供确切答复。

图片[7]-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识破“名医直播带货”骗局:关注三大要点

近期,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些不法主播开始混入各类私域直播间,推销假冒保健品和药品。由于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食用这些产品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那么,如何识破这类骗局呢?公益律师廖建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名医直播带货”行为涉嫌多项违法行为,消费者应当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核实医师资质。根据《医师法》的规定,医师的执业信息必须在卫健委系统备案。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医师执业信息,对于直播中自称“副主任医师”、“国家级专家”等头衔的人士,要保持警惕,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其次,辨别产品真伪。我国《广告法》明确指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具有治疗功效。那些声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通常属于虚假宣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规药品必须有“国药准字”标识,保健食品则需具备“蓝帽子”标志。直播间销售的“三无”产品不仅无效,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警惕营销话术。免费试用、限时抢购、患者证言等都是常见的营销手段,这些手法旨在制造紧迫感,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的弱点诱导消费,已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知情权的规定。

廖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在观看直播时保持理性,不要轻信网络上的“神医”,购买药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仔细甄别商品信息和商家宣传,以免陷入“健康陷阱”造成财产损失。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此外,廖律师呼吁子女多与父母沟通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直播,应立即保存证据,并向12315平台或卫生监督热线12320举报。对于金额较大的受骗案例,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线索征集】

南都健闻启动线索征集活动

欢迎扫描二维码举报养生骗局

南都健闻持续开展线索征集,关注老年人网络消费陷阱及健康养生骗局。如果您或您的家人遭遇过类似网络群诱导消费、购买高价或三无产品,或在退货维权过程中遇到困难,欢迎向我们提供线索。

图片[8]-近期,多位消费者向南方都市报健闻栏目反映,他们家中长辈对网络上的“健康直播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恩资源分享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