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春季,我在北京王府井的街头观察到,年轻人们热衷于用华为的折叠屏手机自拍,而中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使用小米手机观看短视频,苹果零售店的顾客数量明显减少。手机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剧变——苹果的排名从首位跌至第五,华为则跃升为销量榜首。这一转变背后隐藏着诸多奥秘,诸如高端手机销量下滑的原因,以及国产品牌为何能突然发力。
目前,苹果手机的销量不及以往。近期有关监听隐私风险的曝光引发了消费者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此外,信号问题也困扰着一些用户,例如我的朋友就曾遭遇过用苹果手机通话时突然断网的情况。新款苹果手机的价格居高不下,入门级产品价格已超过六千元,而高端型号甚至高达两万元。为了促销,苹果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去年推出的机型降价幅度超过两千元,但销量依然下滑至第五位。
华为之所以能位居前列,关键在于其自主研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即便面临美国的制裁,华为依然成功推出了麒麟芯片,并推出了流畅运行且可折叠的新款手机。例如Mate 70系列,其价格远低于苹果,但性能却相当接近。我的表哥购买了一款三折叠手机,他表示无论是玩游戏还是观看电影都表现出色,预售当天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抢购。
小米之所以位居第二,主要得益于其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红米Turbo4系列手机售价仅需两千元,其配置甚至超越了某些苹果的入门级机型。此外,借助国家补贴政策,购买手机还可享受数百元的优惠。我的同事最近换了一部K80,他提到拍照和电池续航表现良好,这一系列手机的市场销量非常出色。
vivo位居市场第三,其产品主要针对年轻用户群体。该品牌手机在游戏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具备高刷新率的屏幕,确保游戏体验流畅无卡顿。OPPO则位列第四,以出色的拍照效果和音质受到好评,不过其操作系统在流畅度上略逊于小米。尽管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价格相对亲民,但在高端机型市场销量上,它们仍不及华为和小米。
为何近期消费者对高价手机的需求减少?当前经济形势不佳,多数人趋于谨慎消费。购买手机主要追求实用性,没有必要为了品牌而花费高额费用。华为和小米的高端机型在性能上足以满足需求,且价格适中,因此销量自然上升。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华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7.4%,小米紧随其后,占比17%,而苹果的市场份额下降至14.6%。尽管苹果在五月通过国家补贴将份额提升至17.6%,但依然位居第五。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更加注重性能和价格,而非品牌。
华为凭借技术创新实现了逆袭,而苹果的降价策略并未能挽回销量。vivo和OPPO在中端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小米则通过补贴策略稳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当前,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应关注自身需求与价格,无需盲目追求高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