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关于“熊孩子”损坏展馆艺术品的讨论热潮。这起事件聚焦于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的《天使在等待》艺术作品,该作品由著名艺术家薛吕创作,却不幸在一日展馆开放期间,被一名顽皮男孩无情掰断,损失惨重,修复无望。为了纪念这一受损的艺术品,博物馆做出了一个特殊决定——永久保存这件受损作品,并将事件监控录像制作成警示片,在馆内循环播放长达12年,以此警示和教育公众。
8月15日,红星新闻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并采访了相关领域的律师。其中一位律师表示,博物馆将损坏的展品制作成视频警示片的做法是合理的,因为这样的真实案例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然而,如果涉事未成年人已经成年,或者其父母等监护人认为博物馆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他们有权向博物馆提出异议。
另一位律师则对这一做法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警示作用可以通过匿名化等替代方案来实现,因此博物馆的这一做法在法律上存在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玻璃博物馆工作人员透露,《天使在等待》这件玻璃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薛吕为庆祝女儿诞生而特别创作的。2013年9月7日,两名四五岁的男孩在参观过程中,不慎翻越展区围栏,用手拉扯作品,导致左侧翅膀不幸断裂。监控录像显示,事发时现场有家长在拍照,但并未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
自那以后,上海玻璃博物馆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监控录像制作成视频,在受损的展品旁循环播放,并每天进行公益讲解,向观众详细说明艺术品的受损情况,提醒大家文明观展,尊重和珍惜每一件艺术品。
© 版权声明
本站提供的内容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互联网
THE END